我們(香港人)為什麼要讀懂地緣政治
陳澍 / 文
(此為好友黃裕舜(Brian Wong)新書《地緣風雲──世界多極化 中國何去 香港何從》作序)
當今世界,錯綜複雜,表面上看好像都是大國博弈,再往深處看,大國博弈的矛盾往往都出自於很多「小國」,例如已經打了一年有餘的烏克蘭戰爭。國際關係有時候真的猶如牽一髮而動全身,這也是地緣政治的重要意義所在。
有人說,香港也是「小地方」,大家在香港努力賺錢就好,何必研究什麼國際關係?我個人非常不認同這樣的看法,也正因此,我非常欣賞並支持好像黄裕舜這樣士生土長的香港年輕學者,用新世代的眼光,為香港乃至世界提供一些國際關係的新視角,也因此高興見到裕舜關於地緣政治的新書問世。
裕舜長年在《信報》等媒體撰寫專欄,涉及題材頗廣,不僅僅我會經常拜讀,身邊朋友也時不時傳閱。如今裕舜可以把他有關地緣政治和國際關係的專欄文章集結成冊,同時亦加人很多歷史背景,幫助讀者梳理頭緒,實在是難得。哪怕再忙,讀者若能睡前翻幾頁,相信開卷有益,漸漸地一定會對國際關係有更深大認識,我想這可能也是裕舜出書的目的之一。
再者,我們身處香港這個國際大都會,每天都和各式各樣的「國際」因素打交道,有人說,香港就中美關係而言,好似「三文治」,香港夾在中間,確實有其不言而喻的難處。
正因為「三文治」的特殊地綠意義,無論是特首還是銀行家,香港人更應該對地絲政治乃至國際關係有一定程度的理解。很多事情,不是非黑即白,拿中美關係舉例,如今絕非節單粗暴地可以通過「零與博弈J的理論解決任何問題。
香港是與紐約、倫敦並駕齊驅的三大國際金融中心之一,如今和錢打交道,也務必多了解一些地緣政治和國際關係知識。大國外交,字裏行間充滿很多所謂「外交辭令」,是不是真的會打仗,印太地區的「紅線」究竟有多少,中美大國關係背後又有哪些「小國」在左顧右盼,裕舜不會直接告訴你「是或者不是」,因為國際關係本來就不是那麼簡單。讀完此書,希望可以掌握自己分析國際關係的邏輯與思路,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,我想這亦是裕舜完成此書的另外一個目的。
最後,從職業發展角度,我也免不了想再囉嗦幾句。有人說,讀國際關係没用,除了教書,還能做什麼?還不如念法律醫生來的實在。此言差矣!筆者過去多年服務於一家美國大型科技公司,以科技公司為例,最麻煩的其實並非科技創新本身,而是公共政策以及如何讓監管者和用戶更理解新興技術的發展,這其中亦涉及很多國際關係理論,我的身邊亦有很多念國際關係的同仁,甚至包括很多博士。
我們為什麼要讀懂地緣政治,對國際關係的把握有自己的判斷和分析?因為這個世界變化莫測,唯一不變的就是這個世界每天都在改變,與其依賴所謂「專家」告訴你「是或者不是」,不如自己多讀書,多思考,為自己的投資、職業乃至人生做決定,因為我們的世界已經是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。從香港出發,看清世界真面目,不要人云亦云。
(按此可線上訂購)